农产品电商问题在哪?出路又在哪?

随着互联网进程的持续推进,电子商务的发展,互联网+农业火遍了整个电商圈,在政策的推动下,作为农业电商的重要分支,农产品电商也迎来发展潮头。然而,与一般电商相比,农产品电商处于萌芽阶段,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,没有充足的营养与成长的法则,其实很难走远。

1.jpg

一、农产品电商的问题在哪儿?

1农产品电商基础不牢靠,缺乏成熟标准与模式

一般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相对成熟,农产品电商尚缺乏成熟模式。回顾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,数不清的传统企业和资金流入电子商务领域,使得电子商务世界变得异彩纷呈。随着巨头阿里、网盛等上市也标志着其进入规模化的稳定发展期。一般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与行业准则,而农业因其特殊性导致农产品电商一直停滞不前。

一件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、物流到仓储、再到消费者手中,这期间农产品的品质、运输、储存、安全等问题都很难像工业品那样加以标准化控制,所以农产品电商一直难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则。同样的农产品,市场里也能买到,还能保证新鲜和随意挑选,为什么要去网上买,从产地到仓库再到消费者手中,几次污染如何解决?这些都是问题。农业产业电商基础并不牢固,尤其缺乏标准和品控。

2农产品电商生产基础不牢靠,仓储物流成本高

农产品受环境因素影响大,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体系不健全、成本高。目前一般电商,在经历了标准化生产阶段,正步入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阶段,销量多批、随时翻单已成为电商的生产基础。然而,这套方法并不适用于农产品电商。农产品储存与运输限制于订单量、成本、环境等多重因素,尤其是生鲜电商,受季节波动等环境影响,其在保温、保湿、运输等上要求苛刻,仓储物流成本高,系统工程不够完善,举步维艰。

3农产品电商缺乏知名品牌,品牌信誉度较低

我国农产品普遍缺少品牌化。所谓品牌化不只是地理标志产品,比如烟台苹果、章丘大葱、阳澄湖大闸蟹,更缺少相对成熟的市场品牌。比如我知道这个农产品好,却不知道哪个企业提供的该款农产品是正宗。缺少品牌化,品牌信誉度低,用户对产品的第一认知度就会降低,消费自然不会高。

综上,我国农产品电商普遍存在问题:1、农产品难以标准化,这导致农产品电商在定价、运输、质保和售后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。2、农业生产受环境影响、季节波动,农产品电商很难获得稳定持续的利润回报。3、品牌基础不牢靠,用户信用度不高。

2.jpg

二、我国农产品电商出路在哪?

1农产品电商需要夯实基础,从源头解决问题

农产品电商体制的不健全,根本上说是没有找到源头。2015年是农业互联网创业元年,很多之前做互联网的人一头扎进农业电商的圈子里,利用传统互联网思维去解决农产品电商问题。然而,在这个小农经济特征依然明显的时代,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直接“链接”互联网是很困难的,农民自己还没有解决好种植生产问题,在还得靠天吃饭的情况下是很难接纳农业互联网来势迅猛的改造的。总体来说,小农经济具有区域性显着、分层性明显的特点,标准化也需要因地制宜。农业产业链还需要时间转化。

虽然农业电商已经先走一步,不过仍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实际保障,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信息沟通不及时,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缺乏信心,农产品溯源贯穿从种植、生产、加工包装、流通、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中,切实保障消费者对产品种植、加工运输等过程相关信息的知情权,进一步提升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监管和农产品品牌的建设。

农产品电商从源头改造,也需要农业的适度规模化来支撑,在这其中,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企业、社会大力的支持,也需要大量的新农人、农技师与职业农民共同努力。

2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,品牌农产品逐渐完善

农产品有其特殊性,它蕴含着地区差异、季节特征和风土人情。每种农产品都有其自身特色,它并不适合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生产。相较而言,其独特性正是其自身优势。农产品可以立足于地方特色,建立自己的品牌之路。一方面增加地标性品牌知名度;另一方面在此基础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,农产品品牌可以出现“地域品牌+企业品牌”的双品牌构造。当然,这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的主导,把品牌农产品逐步完善。

3.jpg

农产品电商之路任重道远,大部分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,还没有意识到冰山下的暗涌细流,要想有所突破,还需深度理解与转变。农产品电商作为传统行业的改造,笔者以为不是农产品生产单个环节、几个企业的事情,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与重构。传统电商模式已经不适用了,需将农产品溯源与电商平台相结合,解决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,实现商品数据共享,为供货商、企业、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、安全、便捷的电商平台。


原文来自:盈纵启航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